.

工業領域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福建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_青島高校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搜索
    搜索

    News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
    >
    工業領域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福建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

    工業領域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福建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發布時間:2023-08-25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

    工業領域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福建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

    【概要描述】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發布時間:2023-08-25
    • 訪問量:0
    詳情

    為切實做好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加快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的《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工信部聯節〔2022〕88號)和我省碳達峰實施方案要求,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工信廳聯合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印發福建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總體目標是什么? 

    重點任務有哪些? 

      往下看!

    總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持續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到2025年,培育省級以上綠色低碳工廠150家、綠色低碳供應鏈企業25家、綠色低碳園區15個,研發、樹立典型、推廣一批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工藝產品及一批節能降碳項目,筑牢工業領域碳達峰基礎;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以上,完成國家下達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指標,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進一步優化,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努力達峰削峰,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

    重點任務 

    (一)深度優化產業結構 

    1.構建有利于碳減排的產業布局。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強鏈、補鏈、延鏈為主攻方向,優化產業發展層次,大幅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和能效水平,整體提升高附加值產業環節和產品比重,降低產業能耗和碳排放強度,打造綠色低碳轉型效果明顯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對標國際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加快推動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紡織、造紙、皮革等傳統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提檔升級,從源頭減少碳排放。組織實施綠色產業指導目錄,持續壯大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與新醫藥、節能環保、海洋高新等新興產業,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通過提升新興產業比重,促進產業結構低碳化。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高性能有色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先進基礎材料,以及新型稀有稀土功能材料、鋰電新能源材料、石墨烯等關鍵戰略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大力發展光伏、海上風電、氫能、智能電網、儲能及核電配套技術裝備。加快超薄HDT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和PERC高效光伏電池項目建設,研制大功率海上風電設備,建設高端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全鏈條”推進氫能裝備、高效儲能設備等規?;叨嘶圃?。新能源汽車產業突出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著力實施“電動福建”建設,堅持整車和配套產業同步發展。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大力發展生物技術藥、化學藥與原料藥、高端醫療設備、疫苗試劑、特色中醫藥、生物制造等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裝備、先進環保裝備、資源循環利用裝備、節能材料等。海洋高新產業實施建設“海上福建”行動,加快培育高技術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等海洋高新產業,推進電動船舶研制推廣。(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生態環境廳、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加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管理,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全面排查在建項目,嚴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準入關,依法依規停工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項目。嚴格落實產能置換政策,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對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按照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生態環保“三線一單”有關要求做好項目審批、備案和核準??茖W評估擬建項目,對產能已飽和的行業按照“減量替代”原則壓減產能;對產能尚未飽和的行業按照國家和我省產業規劃布局,對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備案審批核準項目。對能耗較高的新興產業項目引導應用綠色低碳技術,提高能效水平。(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優化重點行業產能規模。嚴格落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加強重點行業產能狀況分析預警和窗口指導,加快化解過剩產能。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型企業、省屬國企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兼并重組,優化產能布局,提升產業集中度。實施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完善實施以安全、環保、能耗、質量、技術為主的綜合標準體系,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持續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產業低碳協同發展。推進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紡織、造紙、食品等行業節能降碳增效。鼓勵鋼化聯產、煉化集成、林漿紙一體化等發展。利用鋼鐵、焦化企業副產煤氣生產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推動煉化、煤化工企業構建上下游相連、互為供需和生產裝置互聯互通的產業鏈。推動工業固體廢物高值高效資源化利用,以高爐礦渣、粉煤灰等為主要原料的超細粉替代水泥混合材,減少水泥、水泥熟料消耗量。建設一批“產業協同”“以化固碳”重點項目。(省發改委、工信廳、國資委、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深入推進節能降碳 

    1.調整優化用能結構。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合理引導工業用氣和化工原料用氣增長。“十四五”期間,合理嚴格控制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等行業煤炭消費增長,鼓勵新建、改擴建項目實行燃料煤減量替代,因地制宜推進煤改電、煤改氣。鼓勵企業、園區就近利用清潔能源,積極推動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光伏+儲能”等自備電廠、自備電源建設。(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工業用能電氣化。綜合考慮電力供需形勢,拓寬電能替代領域,推進終端用能領域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推廣新能源汽車、熱泵、電窯爐等新型用能方式。重點推進工業生產過程1000℃以下中低溫熱源電氣化改造。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先進企業和園區建設,推廣應用相關技術產品,提升消納綠色電力比例,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增強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引導企業、園區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余熱余壓余氣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促進就近大規模高比例消納可再生能源。加強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因地制宜推廣園區集中供熱、能源供應中樞等新業態。鼓勵園區建設綠色微電網,實施園區“綠電倍增”行動。加快新型儲能規?;瘧?。(省發改委、工信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大力開展節能降碳升級改造。突出標準標桿引領,鼓勵重點用能企業對標能效標桿水平,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實施工業節能改造工程,實施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支持工業企業實施低效設備更新改造、工藝升級、能效水平提升、能量系統優化、能源梯級利用等節能改造項目。在重點行業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行動。(省發改委、工信廳、水利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持續提升用能設備系統能效。實施變壓器、電機等通用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計劃,推動工業窯爐、鍋爐、壓縮機、風機、泵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升級。重點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特大功率高壓變頻變壓器、三角形立體卷鐵芯結構變壓器、可控熱管式節能熱處理爐、變頻無級變速風機、磁懸浮離心風機等新型節能設備。開展重點用能設備系統匹配性節能改造和運行控制優化。建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能效標識符合性審查,綜合運用價格、財稅等多種手段,推廣先進高效產品設備,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省發改委、工信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面推行綠色制造 

    1.建設綠色低碳工廠。引導重點用能企業積極建設綠色工廠,推進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集成應用。實施綠色工廠全過程動態化管理,強化綠色制造第三方評價機構監督管理,完善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鼓勵綠色工廠編制綠色低碳發展年度報告,引導綠色工廠進一步提標改造,加大綠色技術應用改造力度,提升“兩化融合”對綠色制造的促進作用,培育一批“超級能效”和“零碳”工廠,建成一批綠色低碳工廠。(省工信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構建完善綠色低碳供應鏈。在汽車、電子、通信、機械、大型成套裝備等行業,選取影響力大、管理水平高、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試點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新能力共享、智慧化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構建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推動供應鏈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鼓勵“一鏈一策”制定產業鏈低碳方案,發布核心供應商碳減排成效報告。推動上下游企業融入綠色供應鏈建設,探索建立綠色供應鏈制度體系,培育一批綠色低碳供應鏈企業。(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商務廳、國資委、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打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通過“橫向耦合、縱向延伸”,構建園區內綠色低碳產業鏈條,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鼓勵實施低零碳園區改造,推動園區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加大工業余熱余壓余氣、廢水廢氣廢液資源化利用,培育一批綠色低碳園區,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碳達峰優秀典型經驗和案例。到2030年,省級以上重點產業園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促進中小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引導中小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建立綠色生產模式。開展中小企業節能診斷服務和綠色低碳發展評價,引導中小企業增強碳減排能力。在綠色低碳產品開發和低碳技術創新等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低碳服務模式,為中小企業打造普惠的低碳公共服務平臺,助推企業提升綠色制造能力。(省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全面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深入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依法實施“雙超雙有高耗能”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引導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推動一批重點企業達到清潔生產國際領先水平。推廣應用清潔高效制造工藝,推動企業開展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結果作為差異化政策制定和實施的重要依據。(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1.推動低碳原料替代。在保證水泥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推廣高固廢摻量的低碳水泥生產技術,引導水泥企業增加磷石膏、鈦石膏、氟石膏、礦渣、電石渣、鋼渣、鎂渣、粉煤灰等非碳酸鹽原料摻量制水泥。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衍生可燃物。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優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制氫結構。支持發展生物質化工,推動石化原料多元化。鼓勵依法依規進口再生原料,提升再生資源供給能力。提高再生資源原料替代比例,重點加強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重點品種對原生資源替代。(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動再生資源規?;?、規范化、清潔化利用,以福州、廈門、泉州為重點培育一批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基地,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城市礦山”基地。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鋼鐵、銅、鋁、鉛、鋅、鎳、鈷、鋰、鎢等資源高效再生循環利用,支持建設一批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項目。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研究退役光伏組件、廢棄風電葉片等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和實施路徑。推進廢鋼鐵、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鼓勵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公布碳足跡。(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生態環境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型、特種材料、無損檢測等關鍵共性再制造技術的研發創新與產業化應用。支持廢舊汽車、廢舊工程機械、廢舊機床等產品零部件再制造,實施高端、智能和在役再制造工程,培育一批再制造龍頭企業。鼓勵和指導第三方認證機構開展再制造產品認證,實施自愿認證和自我聲明相結合的產品合格評定制度,加大再制造產品市場推廣力度,強化再制造產品溯源管理。到2025年,引導形成再制造產業集聚區,培育3家以上再制造領軍企業。到2030年,進一步健全完善再制造產業體系。(省發改委、工信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工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開展資源利用評價。圍繞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促進多品種工業固體廢物協同利用,提高工業大宗固體廢棄物資源利用率,推進粉煤灰、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冶煉渣、赤泥等大宗工業固廢高值化規?;?,加快全固廢膠凝材料、全固廢綠色混凝土等技術研發推廣。在工業固廢產生量大、堆存量大的區域深入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水平。提高礦山回采率,推動綠色礦山建設。推進石材產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應用,提高石材綜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工業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到2030年,產業協同、上下游協同的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格局基本形成。(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稅務局、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1.推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建立綠色低碳重點攻關技術目錄,布局一批前瞻性、系統性、戰略性研發項目,完善綠色低碳技術重大專項“揭榜掛帥”攻關機制,強化跨部門、跨行業重大科技攻關合作。培育壯大綠色低碳創新主體,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進入綠色科技創新領域,推動構建產學研協作、上下游協同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體系。(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激勵機制,健全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利用“618”、海博會、海交會等重大展會平臺,推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和規?;瘧?。探索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新機制,促進綠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推廣應用。(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開展綠色低碳化技術改造。以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能高碳行業為主,兼顧輕工等其他行業,實施工藝深度脫碳、原燃料替代、工業流程再造、電氣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與循環利用等低碳技術重點工程。推進生產制造工藝革新和設備改造,減少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鼓勵龍頭骨干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方案和技術經驗。(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強化低碳技術創新載體平臺建設。依托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重點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完善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圍繞我省特色重點產業,支持龍頭企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機構、金融資本等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培育、創建一批具備領先實力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推進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 

    1.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利用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信息技術,推進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等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裝備的數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運用工業大數據實施生產過程及設備狀態的智能監控管理,優化生產工藝流程,推動傳統產業供應鏈數字化重構,加快綠色低碳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促進生產方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變。(省發改委、工信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構建數字化能碳管理體系。鼓勵研發數字技術賦能能耗與碳排放監測管理工具,夯實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基礎。推動企業強化生產過程物質流、能量流等信息采集監控、智能分析和精細管理,加強能源與碳排放數據計量、監測與分析,實現能碳管理一體化。推動重點用能設備上云上平臺,持續優化工業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功能,提升企業穩定聯網率和數據質量,建立企業碳排放和重點產品碳足跡基礎數據庫,提升能耗與碳排放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發揮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充分挖掘工業低碳基礎數據價值,為生產流程再造、跨行業協同等提供數據支撐。聚焦關鍵碳排放環節、能源管控等典型應用場景,培育推廣標準化的“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解決方案及工業APP,助力行業和區域綠色低碳化轉型。(省發改委、工信廳、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專家解讀丨加強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引領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查看詳情 白箭頭 黑箭頭
    關于《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辦法(草案)》 征詢公眾意見的公告
    查看詳情 白箭頭 黑箭頭
    工業領域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福建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
    查看詳情 白箭頭 黑箭頭
    搭建科研橋梁,實現成果轉化,共享合作價值——高信股份所屬的青島科技大學成果轉化團隊喜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查看詳情 白箭頭 黑箭頭
    高信產品獲評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稱號
    查看詳情 白箭頭 黑箭頭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解讀《湖南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
    查看詳情 白箭頭 黑箭頭
    上一頁
    1
    2
    ...
    39
    這是描述信息

    證券代碼:870805

    搜索
    搜索

    致電:
    400-618-1888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寧夏路288號青島軟件園2號樓17、18層

    傳真:(+86)0532 - 80975000

    關注我們

    這是描述信息
    weixin

    weixin

    weixin

    weixin

    掃碼咨詢

    這是描述信息
    亚洲成年网站青青草原|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日韩v亚洲v欧美v